《解放日报》:创新合作运行机制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发布时间:2013-06-01      访问次数:

寻求校企双赢模式,培养企业需求人才

——专访bet36365体育在线live院长杨秀英


    bet36365体育在线live校园里,每天会出现一些 “特殊团队”,在教室、实训室、办公室等地来回跑动。它们是沪上各大企业的技术骨干,参与学校教学项目、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一些企业甚至把工作室建在学校,将企业项目带入校园,学生现场操练。在这里,校企合作形成了很多模式,如 “校中企”、 “实践活动室”、 “创新工作室”、 “合作培养”等,激发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

    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杨秀英表示,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高等职业教育正步入新一轮改革发展阶段。改革创新是动力,提高质量是核心,运行方面要突破的是制度和机制。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发展的使命,但是如何从紧密合作,到深度合作,是值得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杨秀英说,校企合作模式,不能仅仅停留在 “企业配合型”,而应该是 “校企全方位融合型”。这需要找到一个载体去实现,即企业和学校的双赢。第一,要有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因。比如能否降低培训、生产成本等,能否进行新产品研发和生产工艺改造等,如何通过合作培养,为企业输送归属感强、企业产品上适应的毕业生。第二,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利益的双赢。在引进企业 “智囊”入校园的基础上,高职学院应该挖掘学校在人才、技术和场地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为企业搭建获益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这样的合作才能更稳定长久。第三,如何让校企合作办学制度化。市场机制仍有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能只是市场行为,它是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共同的利益,也是共同的责任。

    杨秀英说,市场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变化,近年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出击,适应这些变化,在 “四个合作”——即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精神指引下,探索 “四共”校企合作机制,实现 “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与企业共担责任,培育人才。整个学院和各系部二级学院积极探索创新,如今已与100多家中外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各个系部和二级学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企培养模式,产生了不少成功案例,由此推动学院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供不应求,在航天 (如神九系列项目)、通信、汽车、地铁、飞机维修与制造、宝钢等各领域广受欢迎,大展身手。

系部案例篇

这里的校企联动:深度融合 生机无限

电子工程系:建“校中厂”——营造企业真实环境

    电子工程系紧跟产业发展方向,追踪产业发展技术前沿,与Google(谷歌)、浙江新码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盈创信(北京)、美国环球仪器等公司合作共建校内“智能电子工业中心”。

    ●与Google合作的创新研发部开展多次活动,如:2012年5月举办了Google师资培训及实用课程建设,Android学生俱乐部也在如火如荼进行。

    ●与美国环球仪器公司、吉创国际有限公司三方联合共建“联合贴片(SMT)实训室”,既提升系里实验实训条件,又增加毕业生实习就业机会。美国环球仪器公司为学生设立 “环球仪器奖学金”,2年内为10名优秀的SMT学生提供每人每年1000元奖学金。

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全程合作共育“企业人”

    通信与信息工程系的校企合作模式比较多样而灵活,有订单式、校企联合式、工学交替式、校企互动式、校企共建式等。

    ●订单式——学校与上海信产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合作。目前2011级有28名学生、2012级有14名学生进入订单班学习。

    ●校企联合式——与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办班,共同培养学生。

    ●工学交替式——合作单位是杉德银卡通信息服务公司。学校正在洽谈新的合作单位,如中兴、诺西等,学生将在手机测试、网络设备组装等内容上有更多的见习机会。

    企业作为学生课程实习基地,学生在校接受初步的技能培养后,由企业岗位来实现实际技能的培养。

    ●校企互动式——与深圳市讯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企业技术人员来校教学,教师赴企业实践,参与学生的技能大赛指导,学生工作室的指导,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开展技术项目研究。

    ●校企共建式——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朗坤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合作。校企联合共建实训中心,共同开展社会服务,进行课程建设。

    现阶段,通信与信息工程系正在与两家公司进行通信工程实训中心和下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训基地共建。在共建与合作中,开发福禄克线缆测试认证点,建设成为华为网络学院,校企合作开展社会培训。

计算机应用系:校企共建“学生工作室”

    在计算机系,有一种校企合作模式叫“景格模式”。学校与上海景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多媒体仿真系统、教学软件开发,汽车培训、教学设备研发等业务的高科技企业)联合在学校建立“学生创新工作室”。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中选取了部分大二和大三学生,借助企业真实项目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合作运行工作室三届,已有成绩:

    ●就业人才。每届培养人才达30余人。第一届工作室成员郭秋实已成为项目经理,第二届成员朱仲琦、宋冠军已经成为公司骨干,第三届成员左阳在实习期已经成为工作室公司常驻工作室负责人。

    ●合作培养。完成两届“技师学院”教学工作,合作培养50余名多媒体高级制作员。

    ●共建资源库。通过企业专家指导工作室参与了全国职业教育汽车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课程开发。合作建设完善上海市精品课程《三维图像设计(3DsMax)》,按照上海市精品课程标准共同开发《多媒体项目管理》。

机电工程系:校企共育“摄阳人”

    培养过程分为学校学习实践、企业带教实习、学校拓展学习、企业顶岗实习四个阶段。

    校企合作进行资源共享:

    技术开发——以合作培养为平台,摄阳自动化提供工程项目,教师参与或承接企业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资源开放——摄阳自动化的部分资源如实验室设备、网络资源,在不影响企业经营的情况下,可向学生和相关教师开放。

    技术培训——摄阳自动化举办的技术培训可向教师和学生开放。

    兼职教师——摄阳自动化派遣技术员任兼职教师。

    其创新点在于——

    ●校企培养不间断,真正实现工学交替

    ●班级有分有合,保证专业学习完整性

    ●双方资源开放,促进校企合作纵深发展

    学校学习实践

    ——学生在原班级上课,保证所学专业的课程完整性;

    ——摄阳自动化安排技术人员不定期来校讲座,如营销案例、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与发展等;

    ——摄阳自动化提供工程项目,教师承接工程项目,带领学生参与,以企业真实案例开发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

    企业带教实习

    ——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安排带教技术人员,每位技术人员带教1-2人;

    ——由企业为实习学生免费安排住宿。

    学校拓展学习

    ——集中组班培养,以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器人应用)专业课程为主;

    ——增开 《机器人创新技术》课程。

    企业顶岗实习

    ——为学生安排顶岗实习岗位;

    ——顶岗实习期间,企业为学生代缴保险并提供实习补贴。

经济与管理系:建 “企中校”增才识练本领

    从2008年起,经管系同上海农业展览馆开展 “企中校”校企合作探索,双方共同就专业建设、双师团队建设、教育教学研究等开展产学研联盟合作。

    农展馆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践场所及实践项目,派遣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员工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优先接纳本专业教师及学生提供社会服务。

    农业展览馆平台功能:

    学习实习一体化;就业创业一体化;教学实习竞赛一体化;多专业多课程的有机融合;全过程的实践环境;真实的实践环境;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无风险的实践平台。

    评价——实践教学在 “企中校”,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内实训室互动开展,逐渐形成了 “现场感知→课堂获取资讯→实训平台模拟→现场实战”校企互动教学模式,并且借助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引导课文教学法等手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组织模式。

中德学院:校企共享 “实践基地”

    中德学院与多个企业合作,在校内外建立了各类实践基地,着力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

    实训基地

   

    合作单位代表:上海西门子开关有限公司

    校企合作在学校共建数字技术等4个实训室,促进 “电子与通信开放实训中心”建设。

    专业建设保障基地

    合作单位代表:上海凯迪克航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安排教师参加企业专业技能培训,企业选派骨干人员参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建设。

    学生顶岗实习基地

    合作单位代表:法国TLD集团腾达航勤设备 (上海)有限公司、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615所)

    企业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实行 “计划、实施、带教、评价”量身培养。 615所以往招聘以本科生、研究生为主,去年招了近20名中德学院学生。由于学生出色表现,今年615所计划继续招收中德学院学生。

    企业员工培训基地

    合作单位代表: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为企业员工开展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近两年来,累计培训人数达上千人。参与企业员工考评标准制订。

    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保障基地

    合作单位代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国民航大学

    借助两所大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选派专业教师进修、学习,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解放日报》 日期:2013年5月31日 版次:1作者:彭薇

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3-05/31/content_1034639.htm